美國針對「對等關稅」的加徵措施,對環球股市帶來震盪,無論是投資港股、美股的市民,甚至是未直接參與股市但持有強積金的打工一族,都無法完全置身事外。在此背景下,專家建議持有股票基金的強積金參與者,考慮暫時沽出,避險為先。
關稅戰衝擊:強積金難倖免
過去數年,美股屢創新高,吸引強積金資金重倉美股,但特朗普上台後掀起貿易戰,導致美股下滑,拖累美股基金上季度平均虧損達5.7%。美國最近宣布的「對等關稅」更進一步拖累市場,標普500指數近日已下跌一成,強積金美股基金表現疲弱。
專家建議:避險選擇與策略
高富金融集團投資總監梁偉民表示,市場對其他國家的反制措施感到憂慮,擔心這種對等行為會引發關稅惡性循環。他建議,持有強積金資產的市民應分兩部分考慮,一是多年累積的資產,二是每月新供款。新供款額度不大,投資策略可靈活,進取者可趁低吸納基金單位;但累積資產則需更謹慎。若已有不錯的利潤回報,專家建議應考慮沽貨避險。
持倉建議:靈活運用貨幣市場基金
面對全球市場波動,專家認為「貨幣市場基金」是短期避險的理想選擇。相比債券或保證基金,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更高,可有效停泊資金等待市場回穩。梁偉民指出,若股市調整至下跌約一成,可再考慮重新部署回股票基金。
「懶人基金」操作需慎重
預設投資策略(DIS),即俗稱的「懶人基金」,表現較平穩,但亦非萬無一失。例如,股票比例偏高的核心累積基金上季虧損0.3%,而主投債券的「65歲後基金」回報僅錄得0.4%。專家提醒年輕持有人應考慮轉為其他基金,而臨近退休者可穩守以保債券回報。
強積金管理:適時檢視為佳策
無論是股票基金還是「懶人基金」,投資者都應定期檢視強積金組合,根據市場動向靈活調整策略。審慎管理資產,才是應對全球市場不確定性的最佳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