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話題

【講港韓風】在韓港人看到的韓國社會尊卑文化

刊登日期: 2020-08-03

外國人身在異地,或多或少都有待遇—因為對當地文化不夠敏感,甚至完全沒有概念,縱使觸犯了文化禁忌,當地人都會予以諒解。然而,為了讓當地人感受到外國人對自己文化的尊重,剛在韓國開展交換學生生活時,我很努力地學習當地的禮節。香港文化雖也講究禮貌,例如對不認識的人以「小姐」、「先生」等字作稱呼,還有在字裡行間加上「請」、「唔該」、「麻煩」等字。可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韓國文化,的確是小巫見大巫。他們對禮節的講究是滲入了不同的生活範疇,而整個體制其實隱藏著對階級制度的重視。從關係、語言、舉止……人們依據其年齡、身份、地位作劃分,人們必須在不同的生活細節上跟從這體制—一種講求尊卑主次的文化。

在韓國,人際關係的界線劃分明確。這關係,深深影響之後的互動關係,決定著之後該以何等禮節相待。要分辨誰尊誰卑,就要先看各自的身份地位。基本上,年齡決定一切。韓國以農曆作算,不論年 頭或是年尾,只要是同一年份出生的「同甲」(동갑),就是可以成為朋友的「親舊」(친구),彼此無分你我。只要是不同年份出生,就不能成為朋友,只可以「兄弟姊妹」相稱:年長的可以直呼年幼的名字;年幼的要在年長的名字後加上適當的稱呼,例如「哥哥」(男對男:형/女對男:오빠)和「姐姐」(男對女:누나/女對女:언니),這點也能體現韓國自言社會有「情」的一部份。所以,韓國人一見面就會問對方年齡嗎?並不,韓國人通常不會立馬直接地問初相識的人的年歲。因為這在他們眼中並非有禮的行為。再者,縱使得知對方年齡,但只要是陌生關係,或是對方的身份地位比自己高時,就得視對方為尊,繼續「以禮相待」,稱呼上,也會在對方名字後冠上「씨」,甚至最高的尊稱「님」。

知道自己的身份,確定與別人的關係後,就要跟從一套特定的語言—也就是「敬語」和「平語」。就算未認真學過韓文,想必也聽過韓國這種強調尊卑主次的語言系統吧。句末需加上尾巴—「요」,才不是平語。但其實「敬語」也有再細分為最高級的「尊敬語」和次級的「謙讓語」兩種。「尊敬語」句式和詞彙與基本形有很大分別;「謙讓語」則較為簡單。

即使在同一場合面對不同年齡和身份的人,韓國人都可以輕鬆自如地變換「敬語」和「半語」。但當時剛接觸這兩種語體的我卻因此讓韓國朋友感到困惑。因為「敬語」是我最初學習韓文時使用的語體,基本上,我對長輩級或不熟悉的人使用「敬語」是沒有問題的。但當與較為熟稔的朋友或年紀明顯較小的人在一起時,衝口而出的「敬語」會讓他們皺起眉來—「你認為自己身處卑位嗎?還是我們關係不好,所以要對我說『敬語』?」當時,我還問過不同韓國朋友一個絕對假設性的問題:「假若有陌生人開口第一句就跟你說『半語』,你會怎樣?」他們的答案都是「錯愕」、「震驚」、「生氣」、「憤怒」等等。我想,這就如有人無故問候自己家人時的自己的反應吧。

除了用語,行為舉止也有所規範。向位「尊」的人打招呼一定要點頭示好,甚至深躹躬,普通揮手打招呼的話則太隨意。所以,我在韓國時養成了與人碰面都點頭的習慣。除此以外,最常聽說的就是喝酒時,後輩要轉向長輩看不到的一面喝酒。因為我那時認識的朋友年紀相若,所以就不用這樣做,可聽他們說在外的話都要這樣才是對別人和自己的尊重呢!

尊卑的分明維持韓國社會的穩定,是人際關係發展的重要基石;但是,這卻在不知不覺間形成「絕對服從」,為人們帶來壓力枷鎖。

我在韓國當交換生的時候,從沒見過有學生質疑教授的說法。縱使教授發表的只是主觀意見,甚至是眾所週知的錯誤資訊,課堂的同學仍深信不疑地聽教授的講解,課後會默默看剛才抄錄的筆記,把它們都記在腦海裡。歷史最講求事實,我在韓國上西方歷史課時,外國籍教授卻竟然把主觀意見當成事實一樣教學生,説什麼「共產主義是不好的;資本主義是好的。」換了在其他地方,相信會有很多人與教授展開激烈的討論吧!我把這件事分享給韓國朋友,他們都說是正常不過的現象,即便知道對方有錯,也不會指正反駁,免得丟其架,顯得自己不尊重他們。

再來一個極端的例子就要再說我的韓國朋友跟我分享的事—因為屈服於權威下而整容。朋友所參加的學會是類似學校形象大使的社團,即使參加的同學幾乎完美,但指導老師卻不滿意其中一位同學的外貌,還要她整容。那位同學本來不想整容,可是在老師的權威下,她還是選擇屈服。我跟朋友說這事有點荒唐,她也無奈地表示:「沒辦法,誰叫他是老師,這裡是韓國。」

因為對方為「尊」—既是長輩,也是有身份的人,他的至高,他的權威,他的威信,是牢固且不能被攻破的。

那麼屬「卑」的一方都是佔下風嗎?並不。因為「尊」的一方會認為自己有能力和責任照顧他們。就如工作和消費,從「尊」的可能要為從「卑」的付出更多。在這角度而言,「卑」可能其實是「尊」。

文:小C
 
小C
一個喜歡韓國文化,韓文程度只適用於非工作範疇的外向女生。小時候因為玩韓國網上遊戲而被像特別符號般的韓文字吸引著,自此想要學習韓文的種子便埋在心內。直到中三暑假便決定跟朋友到韓語中心學習韓文,但不久後因學業繁重而多番中斷學習韓文。後來上了大學,決心成為交換生到韓國交換一年,希望從中結交更多韓國朋友、深入了解更多韓國文化、學會更多課本以外的韓文。最後如願以償,來到幾乎無香港人知道在哪的大邱,以「偽韓妹、真港女」身份享受著平凡但快樂的交換生活。愛吃血腸和包肉、樂聽慶尚道口音、喜歡濟州的海、推薦慶南或全南旅遊。


標籤:
職場文化
韓國職場
韓國文化
尊卑制度
講港韓風
查看全部 熱門話題


你可能感興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