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香港這個節奏急促、競爭激烈的國際都市,打工仔往往承受著沉重的工作壓力,長時間加班已成常態。這種高壓環境不僅影響身體健康,更對心理狀況造成深遠的影響。本文將探討這些壓力源、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,以及可行的支援方法。
壓力從何而來?
根據 AXA 安盛 2025年的心理健康研究,高達 60% 的香港在職打工仔表示工作壓力影響其心理健康,這一比例高於全球平均的 56%。尤其是年輕一代,Z世代(18–24 歲)中有 40% 曾因心理健康問題請病假,遠高於年長群體。
香港社會講求效率與成就感,無論是從事金融、科技或服務業,打工仔都需面對高強度的工作節奏。工作要求經常超出辦公室範圍,連下班後也得保持「隨時候命」的狀態,導致私人時間被壓縮,難以真正休息。
此外,根據 BusinessFocus 的報告,香港打工仔的平均工作壓力指數高達 6.68 分(滿分 10 分),其中金融、電訊與實驗室行業的壓力指數更超過 7.4 分。這反映出職場文化與社會期望對員工造成的無形壓力。
精神壓力嚴重影響身心
失眠與作息失衡
84% 的受訪者表示工作壓力影響日常生活,其中 36% 出現睡眠困難,33% 感到動力減少。
身體健康亮紅燈
長時間久坐與缺乏運動導致眼睛疲勞、肩頸痛等問題,26% 的人出現頭痛或肌肉緊張,19% 食慾改變。
心理困擾加劇
研究指出,兩成受訪者可能正受嚴重或極端焦慮、壓力或抑鬱影響,其中年輕千禧世代(25–34 歲)受影響比例高達 33%。
走出困局:心理支援的重要性
關注心理健康並非「玻璃心」,而是自我保護的一環。企業與社會應合力營造更具人性化的工作環境,同時為打工仔提供實質的心理支援,包括:
健康,不應該是代價
在追逐夢想與目標的路上,努力是值得尊敬的,但若以健康為代價,那將失去了本末。心理健康不應被忽視,更不應成為職場競爭下的犧牲品。我們不只是工作機器,更是需要被理解、被關心的個體。企業若能營造更人性化的環境,社會若能重新定義「成功」,打工仔便能在追夢的路上,走得更穩、更遠,活得更自在。願我們都能在拼搏的同時,擁有喘息與療癒的空間,讓努力不再是壓力的代名詞,而是健康與幸福的助力。
文:K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