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資訊

新世代愛自由 「炒散」成趨勢

刊登日期: 2015-05-26

新世代工作價值觀不再只求穩定。有人力顧問與社工均指出,港青短工族近年趨增,連大專生也「炒散」。有副學士畢業生打散工3至4年,至25歲欲轉當長工,卻被僱主拒聘。

有社工分析指,部分港青有感「反正做極都唔會買到樓」,加上新世代愛自由,不如賺夠錢先去見識世界,玩完再賺。有學者則指這是全球趨勢,非代表港青懶惰及無毅力。

遊戲測試員 100人爭1個位
安俊人力資源顧問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表示,年輕人都喜歡有趣味性的工作,她舉例指,約在3年前開始出現「遊戲測試員」的職位,工作只需「全天候打機,看看遊戲有沒有問題」,吸引不少喜愛打機的年輕人應徵。

雖然普遍時薪約50至100元,不算太高,但時間夠彈性,工作性質吸引,令職位競爭激烈,「100個人爭1個位」。

她又見過年輕人因喜歡做有趣的工作,不喜歡被正職困身,喜歡自由,因此長期從事遊戲測試員及神秘顧客等「散工」。

周透露,認識部分「散工王」有大專或大學學歷,但主要是遙距課程的學位,或副學士。她解釋,因那些年輕人認為自己有大專學歷,不願意做基層工作,但應徵大學學歷的工作,僱主卻未必願意聘請,故在未尋得理想長工時,便先做散工,但最後卻難以找回長工。

她記得去年曾有一名副學士畢業的男生,已經25歲,由於性格內向,難以找到長工,最後當了3至4年散工,包括展覽場地助理及推廣員等,平均3至4個月完成一份工作,兩年間已任職超過10份工作,其後有感不可再浪費光陰,希望發展事業,要求周介紹工作,但已沒有僱主願意聘請。周說:「我都幫佢唔到。」

專家:打1年散工 已難轉正職
周綺萍提醒,年輕人長期「炒散」不利長遠事業發展,她直言「做一年散工,已經好難轉正職」。

短工族亦見於低學歷港青。協青社助理總幹事(外展服務)譚仲凱表示,曾有一名15歲的年輕人,經朋友介紹下到碼頭做「拆櫃」搬運工人,惟上班1、2天已開始「no show」(缺席上班)。「15歲去跟車,未夠鐘就問放飯未,大佬(前輩)都忍到3日,說他不醒目、手腳慢。」他說。

結果該名青年捱不住,第3日上班途中就離開了。「他做過廚房、壽司學徒,統統做不長,他做得碼頭就不怕辛苦,但受不到氣,成個節奏跟不上工作。」

譚直言,港青趨短工,不能說他們錯:「15歲前無人教責任感、點為之醒目一點,到中學階段又可能讀書不好、無自信,覺得自己是失敗者,因而投入勞動市場,朋友做甚麼工作就跟住做,開心就做長一點。」

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鄧良順認為,上一代年輕人的目標可能是買樓養家,生活安穩,但現時年輕人因面對不少社會壓力,如樓價高昂,覺得「反正做極都唔會買到樓,不如及時行樂」,加上年輕人注重自己的私人時間和娛樂,佔自己大部分時間的長工更不願意做,因此轉為做「散工」,「搵夠就走」。

學者:價值觀變 非代表懶惰
鄧曾見不少「炒散」的年輕人,拿到薪水便去旅行。「時下年輕人喜歡去多看這個世界,去旅行玩完就回來再賺錢」。他認為,短工族雖未成風,但近數年抱持這種想法的年輕人確是愈來愈多。

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陶兆銘認為,年輕人對工作的價值觀已與上一代有別,工作不再需要穩定,反希望「搵夠就去發展興趣、見識世界」,此屬全球趨勢,不代表他們懶惰、無毅力。

文:hket


標籤:
青年協會
炒散
短工族
招聘
查看全部 職場資訊


你可能感興趣